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章节P2P备案或于下半年开始试点风险准备金等成考核指标。
企业再掀横向并购之风的动向表明,规模效应随着跨国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但是由于剩余控制权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二者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或矛盾。
只有激活人的因素,生产力才能彻底解放,而规范的MBO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全球企业并购的原因及背景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出现新动向并非偶然,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全球一体化、国际竞争和技术进步。
在1998年全球并购中,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占整个并购总额的40%以上。
因此,有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研究,在经济学中也被称为激励理论,它是经济学家迄今为止所拥有的分析激励问题最有效、最通用的工具。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Couts即MBO)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1980提出,并在20世纪80~9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企业并购方式,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和为了迎接来自外国企业竞争的挑战,也加快了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步伐,其中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几个国家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国家的银行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并购之风日盛。
合作型并购增多,恶意兼并减少。
一体化完成后,欧洲的经济国界将逐渐消失。
但是由于剩余控制权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二者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或矛盾。
在我国众多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由于所有者不到位或者即使到位但不具人格化特征的局限,企业的经营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道德自律。
巨型企业合并不但不会带来竞争的减少,反而会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竞争。
发生在欧洲和亚洲内部的跨国并购之风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增长势头,如英国制药企业收购瑞典的制药企业;
并购使产业融合迅速进行,必将对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要强调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在非常倾向于经营者在享有很高剩余控制权的同时,又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
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自1998年以来,并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
企业并购尤其是横向并购容易形成垄断,西方国家对此一向比较慎重。
产业迅速发展与市场扩张缓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已经并正在成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
此次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表现为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的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
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强强合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刺激更多的企业为维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得不卷入更加狂热的并购浪潮之中。
因此,有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研究,在经济学中也被称为激励理论,它是经济学家迄今为止所拥有的分析激励问题最有效、最通用的工具。
(未完待续。。)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章节P2P备案或于下半年开始试点风险准备金等成考核指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